我80后7年前为孩子不内卷全家移居德国得到不一样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10 栏目:不锈钢垃圾桶
       

    

  学习英语专业的我大学毕业后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结婚,并和老公一起在青岛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大女儿出生后我开始潜心研究家庭教育。

  为了大女儿的教育,我们全家移居德国。来德国后小女儿也很快出生了,我作为全职妈妈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两个女儿都很快适应了德国的生活,我也通过自媒体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希望帮助到更多有困惑的父母。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的父母用默默的爱和言传身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和底气。父亲乐观豁达,淡定从容,母亲勤劳坚韧,心灵手巧,他们的品质也一直影响着我。

  小时候看电视,我非常崇拜主持人杨澜,觉得她说英语的时候好厉害,那种闪闪发光的自信让我无比向往。

  我问父亲怎么样才可以像杨澜那样出色,父亲说需要先把语言学好。从此我对英语的学习更加用心了。

  2000年的时候,我考入了苏州一所大学学习英语专业,同时选修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虽然主修的是工业工程方向,但毕业后却从事了外贸、翻译等工作。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除了学业,我还收获了爱情。我的男朋友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和同学,并且两家的老一辈就有深交,我俩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朋友。

  那时,我的男朋友考上了哈尔滨的一所大学。我在苏州,他在哈尔滨,距离让彼此更加珍惜这份情感。

  他觉得我是上天给他带来的礼物,命中注定我们会在一起。我也觉得他为人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跟他在一起充满了力量。

  大二的时候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父母明白我们在一起了,都很高兴。他们叮嘱我们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无锡的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我男朋友则被青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录用了,从事研发工作。后来我辞职跟着他来到了青岛,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和男友单位的领导一起吃饭,领导看我能说会道,英语又好,就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于是我也入职到了男朋友所在的企业。

  工作稳定了,我们也领了结婚证,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婚礼上,双方的家人就像同学聚会一样,互相叫着对方的外号,亲密又有爱。两家人知根知底,大家都感觉心里很踏实。

  2009年,我们的大女儿出生了。从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育儿方面的书籍,希望能给孩子科学的养育和快乐的童年。

  孩子出生后,我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平衡,但是因为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变得很少。虽然妈妈一直在家帮我照顾孩子,但是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的陪伴我也不想错过。

  孩子3岁的时候,我就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我认为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我。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觉得一定要给她高质量的陪伴。我每天给她读书讲故事,陪她做手工。孩子很爱画画,为了鼓励她,我就把她画的画按比例做成刺绣或玩偶,孩子看了非常开心。

  我还给孩子用钩针钩睡毯、玩偶、抱枕、小娃娃,其实这些事我都是从零学起的。每当我完成一个小作品的时候,我都会很有成就感,而且也给了孩子很多正向的激励。

  孩子在充满爱和包容的家庭环境下逐渐长大了,我也意识到好的家庭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有能量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的一切。

  从孩子几个月到6岁,我给她读了2000多本书,做了上千个手工。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理解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并且如我所愿地爱上了阅读,每天都是那么自由和快乐。

  电影《冰雪奇缘》第一部出来的时候,我的大女儿十分喜爱里面的角色。我就从网上买来纱和布,给她做了影片主人公艾莎的衣服。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用缝纫机给她做衣服,可是成品还是挺像样的。我妈妈看了都惊了,说做得太好了。

  很多人觉得我为孩子牺牲太多,但我从来都没觉得我是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孩子。相反,我真切地感受到是孩子成就了我,让我发现了一个更好、更勇敢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选择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我很想跟所有的父母说,至少在孩子0到6岁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好好陪伴他们,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给他们足够的爱和包容。

  当年因为这个事儿我还上了青岛的晚报和电台,青岛市教育局也报道了我的事情,我还多次被邀请到学校和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去讲课和分享。

  后来,我把我给女儿讲的故事录下来,开通了故事电台,希望有机会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听我讲故事。

  我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是哪怕只有一个家庭,因为我而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陪伴孩子读书,我觉得我的努力也是有意义的。

  很快女儿就上一年级了,短短的几个月,我就感受到她要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成长氛围。作业、内卷和很多理念的冲突让我开始焦虑。

  我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老公,商量着能否给孩子换个环境。2016年,老公通过工作签拿到了德国的签证,我们一家也一起来到了德国的法兰克福。

  正准备前往德国的时候,我查出自己怀孕了。带着这个“甜蜜的负担”,我们开始了一家四口的异国他乡生活。小女儿是2017年在德国出生的。

  由于工作关系,老公需要在德国和意大利两地办公,出差频繁。为了照顾两个孩子,我选择继续当全职妈妈。

  来到德国之后,我们也感受到了德国教育的不同。这里的幼儿教育非常受重视,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就被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并从始至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不管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做事是怎样的方式,都不会被看作是他的缺点,而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孩子呈现的就是不同的自己。大女儿来的时候7岁,她今年14岁,在这7年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刚来的时候一句德语也不会说,性格又偏内向,到了学校去学知识,还要跟别人互动,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幸好她遇到了好老师,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帮助,逐渐让她融入了新的学习环境。

  比如老师知道她会弹钢琴,会让她给同学们表演弹琴,合唱表演的时候还会让她为大家伴奏。很多同学都为她鼓掌,愿意跟她交朋友,她也慢慢的变自信。

  老师在一次观看音乐会的活动中跟我说,你的女儿在音乐方面真的很有天赋。然后她指着那个舞台跟我说,你知道吗?她将来就会是坐在那边表演的人。我听了很感动,孩子也很受鼓舞。

  来德国三个月后,她就会说一些德语了。半年的时间,她就可以用德语和大家交流了。孩子的适应能力真是超出我的想象。

  大女儿所在的中学是双语教学,除了德语之外,很多课程是英语授课,比如地理、历史、物理等。这就对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知道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就问我英语怎么能快速地提高。

  我说那就试试大量地阅读吧。然后我就陪她一起买了很多英文书,我跟她一起读。我读我的,她读她的。整个暑假我俩都读了好多本英文书,她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作为家长,我从来没有对孩子的成绩提过什么样的要求。我告诉她,你考多少分妈妈都能接受,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有没有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现在大女儿每天放学,我不会问她有什么作业,考多少分。我不鸡娃,也从不逼她刷题。但是,有一点我一定让她知道,那就是不管何时她要求我们,我们都会在她身边。

  我觉得安全感和底气就是我们能给她最好的成长礼物。后来我们欣慰地发现,她自己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可见我们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小女儿是在德国出生的,所以德语对她来说更容易一些。她三岁上的幼儿园,虽然因为疫情,这几年她的幼儿园生活也是断断续续的,但对她的语言我一点儿也不担心。

  在她上幼儿园之后我才开始学德语,并通过了德语的B1考试,虽然和英语水平没法比,但基本的日常生活够用了。

  我们在家跟小女儿说中文,我还经常给她念英语儿歌,看英文动画片,慢慢地她的中文和英文也自然地习得了,她可以在3种语言中自由地切换来表达自己。

  有时候我们去意大利或者法国旅行,她也会学几句当地的语言,学会了就敢跟别人去讲,还很开心,可见孩子的无意识学习能力真的比大人强太多了。

  两个孩子的年龄差了近8岁,姐姐已到青春期,有了自己的世界,她会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妹妹该如何做,对妹妹也很照顾。

  大女儿热爱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一直有这个文化认同,会背很多古诗词,也看了好多中文经典书籍。

  在公共场合,她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她觉得她的言行也许就是别人看待中国人的视角,所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在她看来就是一种爱国。

  有一次在地铁站等地铁的时候,她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旁边的一位德国老奶奶看到了,直为她竖大拇指。

  我们去博物馆,她每次在留言簿上留言时,都会用中文非常工整地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她想要用这样的形式留下中国的印记。

  我觉得这一代的小孩是以自己的方式去体会跨文化的成长经历,体会世界大同,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由于疫情我们好几年没有回国,今年带小女儿回国的时候,我告诉她,这里是爸爸和妈妈出生的地方,这一个地区叫中国。

  我和老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非常默契的队友。他知道我在教育方面了解得比较多,就经常跟我探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也会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带孩子去旅行。

  老公对孩子好,对我也是二十年如一日。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婆婆,教育和培养了我老公这么好的人。婆婆待我包容真诚,让我从来就没面对过所谓的“婆媳矛盾”,相反,我得到的一直都是婆婆的关爱和支持。

  比如,我老公出差之前,会把家里所有的垃圾全都倒一遍,换上新的垃圾袋。因为德国的垃圾分类很严格,处理起来很麻烦。他跟我说这种体力活你就不要管了,那一刻我的内心是非常温暖的。

  因为我有腱鞘炎,有些东西拧不开,他出差前就会把所有我可能会拧到的东西,比如咖啡壶什么的,都帮我全部拧开放在那儿。

  每次下过雨,他就会去检查一下我车尾的倒车摄像头,如果上面有泥点,他都会细心地帮我擦干净。他怕泥点会影响我倒车的视线,有安全隐患。

  因为他是设计师,很会画画,就把我们在一起的爱情故事,画成一本一本的小画。没事的时候看一看,我觉得还是挺感动的。

  回想起来,虽然他没有为我做过什么令人尖叫的浪漫和惊喜的事,但我仍然觉得他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生活中的这些小温暖,当他天天都会这样给你时,你肯定会觉得习以为常。但仔细去想想,什么样的人能够把这样的小事情坚持做二十年呢?

  我觉得父母爱孩子是相同的,也要从很多细节入手。如果父母可以从细节上去爱孩子的每一个点,并且让他感受到,他就会很有安全感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在旅行方面,我们基本上一有假就会出去旅行。在国内的时候,我们也是把大部分钱省下来去旅行。我大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就带她去了三亚、香港,后来又去了日本、澳大利亚。

  我记得大女儿六岁的时候我们在东京坐地铁,当时外面的夕阳特别美,她跪在地铁的座位上看着窗外的夕阳。然后她转头对我说,妈妈你看,是天使在给我们烤饼干,炉火通红。

  首先你给她读过很多书,她对文字是有连接的,她也是有鉴赏力的。同时她的积累能够让她去表达她想表达的东西,但这种对于大脑的刺激和感官的体验是你坐在家里没办法给她的。

  对于小女儿,我们更是在她几个月的时候,就推着婴儿车带她到处走。我感觉每一次出行她都是有变化的。见过世面的孩子,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并且勇于探索。

  我们大概去过二十多个国家,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有些地方我们可能在那里只待一天或者半天,但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即使是很小的小镇,也有值得让你安静下来去感受的地方。

  有时候很难去讲旅行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但我觉得一定是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我跟女儿说,妈妈带你出去看世界,不是为了让你去寻找相似,而是为了让你去感受不同。

  今年四月份我带两个女儿一起去了一趟荷兰海牙,因为我大女儿说想看维米尔的那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真迹。她在学校临摹过这幅画,老师说她画得很好。

  但是她对自己画的在鼻子这块的比例和光影关系不是很满意,就萌生了想去看看真迹的想法。

  我上网查了一下,那幅真迹保存在荷兰海牙的一个博物馆,之前被借到阿姆斯特丹去了,正好四月份她放春假的时候,那幅真迹还回到海牙了。我说走吧,妈妈带你和妹妹去海牙。

  到了海牙,博物馆一开门我们就进去了。她在维米尔的真迹前面站了二十分钟。我觉得可能整个那二十分钟的意义就是我开车来这一趟的意义。

  我没去算过这个值不值,我觉得当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尽自己所能在那一刻站在她身边就足够了。

  她边看边说,维米尔果然是光影大师,你看他这边的细节和光影关系处理得多好。我想她可能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一刻。

  我和老公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关注我们自己的需求。比如一起旅行的时候,孩子们在那儿玩,我们就拉着手坐在一边聊天,去感受我们自己想要感受的东西。

  养育孩子,我觉得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系统。我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说:“生孩子就像在脸上纹刺青一样。”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也许一件衣服你买回来感觉不好,可以把它退回去。可一个生命的诞生,伴随而来的就是责任。父母的职责和使命本身就是不可更改和逆转的。

  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养育一个生命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迷茫和缺乏经验的。有些父母更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不就是不管,要不就是往死里管,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非常想呼吁大家,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不管你有没有钱,有没有好的资源,有没有文化,在做父母这件事上,一定有你能够尽力而为的地方;一定有你能够用心为孩子做点什么的机会。

  我现在也在通过自媒体分享我这么多年的育儿经验和我在德国所见所闻的思考,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在这个内卷和焦虑的时代,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该如何做。

  如果大家因为我的分享而有所改变,自身的焦虑得以缓解,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现在的自媒体账号是“副驾老妈”,很多人问我是否因为经常坐在车里录视频,所以有了这一个名字,其实不是的。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好副驾的角色,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而不是坐在他身边指手画脚。

  你可以帮孩子看看路,做好服务工作。在他需要的时候帮他递水递纸巾,在他开车很累的时候,给他讲讲笑话,让他别犯困。

  至于他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他选择何时踩油门快一点,还是踩刹车慢一点,或是停下来看看旁边的风景,这些节奏都应该由他自己来控制,握紧方向盘的那个人应该永远是孩子自己而不是你这个副驾。

  如今大女儿上八年级,小女儿上一年级,我和老公会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引导。至于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没去做过多的设想,不设限应该是我们面对未来的态度。

  我的父母和公婆都给了我们很多的爱和理解,那种家人之间从不相互消耗的体谅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们也会尽力负起做子女的责任,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作为自媒体教育博主,我还会继续我的分享,把好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和亲子教育方法,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有家人的陪伴和快乐的童年。

  这就是我,一位热心亲子教育、喜欢分享的全职妈妈,除了教育和陪伴好自己的两个女儿,我也希望给同行的为人父母者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段路。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对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实人物故事。本文章依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