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真实的情况调整垃圾桶大小更好满足居民投放需求
发布时间:2024-02-22 栏目:高档垃圾桶
       

    

  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去年的5月1日正式实施,到今年的5月1日已经满一年。可以说,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垃圾分类已经是深入人心,而且成果斐然,比如居民大多数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全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0%,这是值得庆贺的。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与积极地推进,更加少不了街道社区的全力引导,通过种种措施帮助居民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让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明显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让居民自觉主动做好垃圾分类,这不是一件易事。毕竟相较于过去的混装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无疑变得更麻烦,如果不加大宣传力度,不去积极引导,那么居民是很难做出改变的。尤其是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是不能为居民扫除分类的障碍,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足够大的便利,都会影响到居民的积极性。而这些都是需要街道社区动脑经、想妙招来解决的,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兴趣。

  就拿分类垃圾桶来说,正常的情况下分类垃圾桶的大小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厨余垃圾桶,还是其他垃圾桶,亦或者是可回收物垃圾桶,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主要是出于规范的考虑。但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些垃圾桶的使用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在有的小区里,其他垃圾相对少些,而可回收物可能就会多一些,如果垃圾桶的大小都是一样的,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装载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很快就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可回收物,甚至有的都已经扔在了垃圾桶的边上,带来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污染。至于其他种类的垃圾桶,却连一半都没有,而这就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投放。总的说来,就是某一类垃圾可能数量较多,常规的垃圾桶不足以满足投放需求,就可能会导致居民乱投放。

  同样的,在一些小区里也存在着某类垃圾数量非常少的情况,就好比有害垃圾。本来数量就很少,若使用常规的分类垃圾桶,这未免有些“奢侈”,而且利用率也不高。有很大的可能性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会将垃圾桶装满,这样就容易造成垃圾桶的闲置。可以说,这些都是社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给居民投放垃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为此,一些社区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在结合真实的情况的基础上,对常规垃圾桶做改造,以便更好的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

  比如在一些小区,由于可回收物数量较多,于是就使用容量更大的垃圾桶,这样就能装载更多的可回收物,就不容易发生满溢的情况。在海淀区东升镇观景园小区内,就有着一只“超大号”垃圾桶,容量足足是常规垃圾桶的三倍,当居民家中产生可回收物,包括泡沫、纸壳、玻璃等,就可以扔进这一垃圾桶中,从而有效解决了随意堆放的问题。要知道在过去,装载可回收物的都是常规垃圾桶,但由于有些可回收物体积较大,像塑料泡沫,尽管重量轻,但占用空间大,很快就将垃圾桶塞满了,导致其他居民无法投放垃圾,就只能是随地乱扔。所以考虑到这一真实的情况,小区推出了“超大号”垃圾桶,这样子就能够装载的可回收物就变得更多了,也就不容易出现垃圾遍地的情况了。

  至于有的小区,则是推出了容量更小的垃圾桶,要比常规垃圾桶小很多,这也是考虑到实际的投放情况。比如在投放有害垃圾时,像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等,本来这些有害垃圾的体积就很小,根本占用不了多少地方,而且产生的数量也不多。若使用常规垃圾桶,未免有些浪费,就没办法真正派上用场,反而还会影响到其他种类垃圾的投放。就像厨余垃圾数量较多,需要更加多的垃圾桶,但苦于没有空间。而将装载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改小,那么就能有更多的地方用来装载其他的垃圾桶了,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从而逐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必须要重点考虑居民投放的实际的需求,一切都要以便利为前提。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居民着想,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居民投放提供方便,这样居民才能真正感受到诚意,也才能提高分类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并取得更大的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