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减塑”专栏】外卖垃圾剧增背后的环境危害
发布时间:2023-10-05 栏目:钢制垃圾桶
       

    

  如今,在线外卖市场日渐火爆,甚至成为上班族订餐的主流方式。但在庞大的订单背后,是无法忽视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外卖所产生的白色污染已极为严重,而外卖垃圾基本上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无疑,人们在享受在线外卖等行业为自己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因此而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由此,如何在增加我们正常的生活便捷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外卖带来的环境污染,这无疑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O2O电子商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利用互联网订餐慢慢的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慢慢的变多的人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站、手机APP 或电话来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但在外卖市场日渐火爆的同时,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开始产生。塑料或发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慢慢的变成了外卖所产生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络订餐的兴起,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是个福音。一般的上班族认为,如果带饭到公司,时间成本过高,没这么多时间去准备;而到外面餐厅吃饭价格通常比较贵,外卖商家则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一般在网上订餐会比到现场就餐更加便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叫外卖会造成难以避免的白色污染,人们也普遍难以抵抗外卖便宜、方便、快捷的诱惑。

  大量的外卖垃圾不仅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也让垃圾处理人员犯难,特别是在写字楼工作的保洁人员。每天午餐过后,写字楼里的垃圾桶堆满了塑料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外卖垃圾,很多的餐盒里还剩有饭菜,而要处理好这些垃圾,对于保洁人员而言是有额外压力的,毕竟外卖垃圾绝大多数都是处于无人回收的局面,只能是当作生活垃圾处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定外卖的最大的目的是图方便,但人们很少意识到自身的订餐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些外卖配送员表示,有很多顾客是在家里订餐的,可完全使用家里的筷子,但还是会因为外卖餐具里没有一次性筷子而投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而有些人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理由则更简单,主要是不愿意洗筷子。

  同时,由于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的缺失,使得“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环保原则无法在外卖垃圾处理过程中得到落实和体现,最终只能是让整个社会为这个新兴行业承担环保代价。2017年9月1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百度、饿了么、美团外卖平台一案,要求外卖平台向用户更好的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是国内第一起外卖平台因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被起诉的案件。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希望此举推动企业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管理部门对外卖等新兴起的产业尽快出台管理细则,规范新兴行业商业模式。该案至今还没审理,但该案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不仅让我们消费者、外卖平台和商家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还让这几方主体意识到治理白色污染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

  尽管目前尚没有准确且权威的外卖垃圾统计数据,但从中国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或投资上的一些数据分析中也能够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按照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数据看,在2018 年1—5月份,我国塑料制品的累计产量达到了3357万吨,比2017年同期增长4.1%。显然,塑料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与外卖等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艾媒咨询集团在2017年年初的一份统计中指出,2016年全年我国在线亿次,如果按照每人每天订1份外卖来计算,每天至少就会产生2.66亿个塑料餐盒和塑料袋。这些数量庞大的塑料制品没办法经过正确的处理或回收,而让其自然降解则至少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这3家平台平均每天的订单量为2500万单左右,如果按照每单一个塑料袋来计算,每天所使用的塑料袋可以覆盖的面积高达45万平方米,相当于60个标准足球场,只需要15天就可以覆盖一个西湖。但是上述数据均是保守数据,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在2017年的一份调研中证实,在外卖平台的每一单上平均至少会产生3.25个塑料盒或塑料杯,三大外卖平台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至少超过了6000万个。面对公众的关注与质疑,2017年9月,淘宝旗下的外卖平台饿了么联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外卖食品安全与垃圾处理的环保研讨会,在会议上,外卖平台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并未就该问题达成一致,因为垃圾处理的困局仅仅依靠外卖平台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尽管如此,此次会议也被视为是外卖企业对外界质疑的一次舆论回应。参加此次会议的北京市马家楼垃圾分类站站长刘凯表示,外卖垃圾通常是混合包装,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盒在消费的人手中并未分类,而是需要在垃圾分类站通过分筛系统来进行分类,部分能够回收的送到了下游回收企业处理,但大部分外卖垃圾含有大量的油污,下游回收企业处理成本过高,一般不愿意回收。在他看来,过去几年仅仅马家楼垃圾分类站的垃圾就成倍增长,每天仅仅分拣的外卖塑料盒和塑料袋就高达3~4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周黎利也表示,外卖垃圾中含量最大的还是塑料垃圾,中国人的一次性塑料消费总量是排在全球首位的。

  外卖垃圾为何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最重要的缘由是外卖垃圾绝大多数都是没办法回收的。周黎利以其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平时我也会叫外卖,或是在外面吃饭后将剩饭剩菜打包。但我觉得这是非常罪恶的事情,完全是在制造白色污染。”大量的外卖餐盒、塑料袋、塑料杯、一次性筷子,这些外卖垃圾的去向关系到白色污染治理的最终效果。但实际上,当前外卖垃圾都会存在回收难的问题,其中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发泡的餐盒绝大多数都是当作一般垃圾处理,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而透明的硬餐盒尽管能回收,但回收量非常少。“自然大学”的研究人员陈立文认为,透明的塑料餐盒是纯聚丙烯制造的,其回收价格相比来说较高,约为3元一千克,其他的发泡餐盒、塑料袋回收价格太低,完全没有办法收收成本,而且清洗较为困难,几乎是没人回收的。纯聚丙烯的塑料餐盒经过回收之后可以卖给塑料加工厂,加工厂将其捣碎为塑料颗粒,成为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发泡餐盒、塑料袋因为清洗麻烦,回收价格较低,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般的垃圾填埋或是焚烧,其造成的污染自然是十分严重。周黎利表示,在外卖垃圾中稍微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正规一点的商家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透明的硬塑料盒,发泡餐盒的使用量在慢慢地减少,尽管硬塑料盒回收也需要清洗油污,但至少是能够回收的,拾荒者也会捡这些塑料盒。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在2017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工作指导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表示,外卖行业慢慢的变成了中国食品制造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外卖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安全及环保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否则多年的“限塑令”成效将会付之东流。众所周知,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限塑令”,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小于0.025mm的塑料袋以及其他没办法回收或分解的塑料制品。客观而言,“限塑令”施行至今已经10年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66%,10年来积累减少塑料袋的总量达到了870亿个。但随着在线订单业务的发展,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量再次回升,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环境承载能力。在网络订餐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其外卖包装的安全性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也逐渐走上了正轨。但是外卖垃圾的环保问题至今依然难以解决,因为对于外卖垃圾处理而言,不仅涉及包装问题,更涉及餐饮业、消费者等,还有外卖平台和政府部门,其参与的主体是复杂的,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治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共治的局面至今未能形成,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外卖垃圾处理的困境。

  陈立文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我国在垃圾处理上的政策一直延续的是计划时代的混合处理模式。整个垃圾处理的过程和处理的方式较为封闭,一度让人们产生了假象,认为垃圾处理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由此也让垃圾的生产者产生了错觉,认为消费所产生的垃圾与人们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自己对此也并不是特别需要承担任何的直接责任。显然,外卖垃圾的产生及处理还是沿用了这一惯性模式。正如陈立文所言,我们每天吃完外卖之后就将垃圾倒进垃圾桶,定时有清洁工人将其运走,其在运输、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危害以及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无法被切实呈现出来。

  那么怎么样处理这些海量的外卖垃圾,不少专家学者有自己的观点,有的人觉得应加强回收利用环节,有的人认为需要用更为环保的材料来取代现行的塑料包装,还有的人认为可以将塑料垃圾进行炼油处理。客观地看,这些观点均是“片面的真理”,但能否真正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要哪一些保障措施?假如没有这些配套的措施,这些解决方法能否取得实效?这样一些问题均是我们在处理外卖垃圾的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表示,现在的外卖餐盒大多数采用的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制造而成的,这些材料的耐热性强、硬度高,而且成本较低,深受商家和消费的人青睐。如果换成其他的环保材料,不仅成本高,而且在包装过程中能否保障稳定和安全,同样是需要仔细考虑的。比如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取代聚丙烯、聚苯乙烯制造塑料餐盒,但为降低成本,塑料餐盒的主体还是需要用不能降解的材料,所以塑料餐盒只是能够部分降解。为了提升塑料餐盒的降解速度,就不得不在这些餐盒中加进其他的降解材料,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重量,甚至还会增加食品不安全的因素。而这些可部分降解的餐盒最终还是要进入垃圾处理系统,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成本,还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要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完全替代聚丙烯、聚苯乙烯,成本就会非常高,而这又是消费者和餐饮商家无法承受的,也会大幅减少外卖平台的利润。对于现有的餐盒进行回收再利用问题,刘建国教授认为这也不够现实,因为回收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清洗餐盒,会大大提升处理成本,而且其他消费者也不会接受别人用过的餐具。对于回收之后可以将这些餐盒进行捣碎作为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刘建国教授认为,用餐盒作为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必定是低端的塑料制品,不仅质量差而且价格贵,基本上没有市场。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用塑料再来制作塑料本身就属于低端产能,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是背道而驰的。至于外卖垃圾炼油问题,刘建国教授认为,在经济快速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观点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给大气制造额外的污染。

  在刘建国教授看来,外卖垃圾之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主要是因为这些垃圾并未规范地进入垃圾处理系统所导致的。在他看来,只要是将外卖垃圾纳入到规范的垃圾处理系统,其污染是可以降到最低程度的。

  “限塑令”政策已经实施10 年了,尽管该项政策本身充满争议,但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而外卖垃圾已经成为“限塑令”政策之外的漏网之鱼,甚至日渐成为间接的“卖塑料”。对于部分商家而言,卖餐盒及包装也是其获利的方式之一,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商家是没有动力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的。在刘建国教授看来,现在外卖行业的发展是将其成本过度外部化了,“商家只管做、平台只管卖、小哥只管送、消费者只管吃”,最后吃完了直接往垃圾桶一扔,外卖垃圾就成了全社会的负担。可见,外卖垃圾从产生到最后的处理,完全不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

  除了商家应该承担责任,外卖平台对此有无责任?显然,外卖平台是负责销售的,其与商家之间有密切关系,甚至是商家的“控制者”,在带来便利激发需求的同时,平台的营销也导致了外卖垃圾的产生。面对全社会的质疑,外卖平台也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当然,就目前外卖平台与商家的关系来看,外卖平台没有权力强制商家使用环保材料,但外卖平台可以在订餐过程中引导消费者和商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实施垃圾减量化原则。确实,将外卖垃圾产生的责任完全强加在外卖平台和商家身上也是有失偏颇的。相关产业政策的缺失,加上垃圾处理回收体系的不完善,放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发达国家,外卖行业同样发达,但这些国家却没有我国如此严重的外卖垃圾污染。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在不断推广纸质的或可降解的餐盒。当然,西餐的饮食特点与中餐不同,如果在我国实施纸质餐盒,可能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如二次污染问题,因为中餐重油、高热的特点,导致商家为了配送安全不得不使用硬度较大的塑料盒。重要的是,这些透明的、硬度较大的塑料盒其成本比纸质包装盒还要便宜。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应该加大经济、税收等杠杆的调节作用,从源头上提升塑料餐盒的使用成本,降低使用可降解材料的、纸质餐盒的使用成本,引导消费者、商家来使用这些环保的包装物,进而才能在源头上遏制外卖垃圾的污染。此外,外卖污染的日渐严重,也暴露了我国当下垃圾回收体系的落后。客观而言,我国垃圾回收体系当前依然是处于粗放阶段,并未形成一个自觉的、有效的回收处理体系。在日本,外卖餐盒的前期处理通常是由点餐者来承担的,餐盒被使用之后,点餐者需要承担餐盒的清洗工作并送往指定的回收地点。外卖包装本身是可以回收的,但我们未能从回收体系上减少相关成本,导致了回收困难;也没有明确回收过程的责任主体,也导致了回收的困难。由此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刘建国教授看来,为了在外卖垃圾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充足表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必须要严格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外卖平台和商家能成立回收处理基金,按照销售额度将基金划给餐盒回收或是处理企业。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就必须要加大立法进程,推进快递业包装废弃物的立法已经势在必行。首先,我国应该出台一部《快递业包装废弃物处理法》或是出台一部相关的处理条例,规范包括快递、订餐在内的各类包装物的设计、生产以及废弃物的流动、使用及处理问题,进而为外卖垃圾处理提供法律依据。日本、德国两国均制定了这方面的法律,为其的垃圾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早在1992年,德国政府就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按照该法的要求,德国包装废弃物均应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做处理,并设定了不一样的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式和时限,要求包装生产者、销售者以及花了钱的人包装进行共同回收处理。日本在1995年也制定了《包装再生利用法》,明确了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中转、运输等方式,致力于建构从生产者到消费的人的全程回收体系,将回收与循环利用、再处理等结合起来。其次,要逐步明确外卖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责任。消费者、餐饮商家、外卖平台、政府部门、回收企业等各个主体的责任以及履行责任的方式要明确,对于不能正确履责以及履责不力的情况要进行约束或实施处罚。孙宝国院士认为,外卖垃圾的处理是一个综合治理工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涉及到多方主体,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共治体系。餐饮商家在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保证客户体验的同时,要平衡环保问题;包装的生产企业在达到食品包装要求的同时,要顾及到后期回收利用问题;外卖平台在平衡商家利益和自身利润额的同时,鼓励商家和消费的人使用环保餐具。当然,政府部门、外卖平台和商家也应该尽力引导和教育消费者,让我们消费者意识到外卖垃圾的危害,让其意识到重复利用以及做好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当整个社会有这种环保意识的时候,外卖行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必然会有所改善。此外,刘建国教授还认为,在外卖垃圾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来减少包装的数量,特别是过度包装问题。从制度层面上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于遏制当前外卖垃圾迅速增加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从长远看也是治本之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